大英县妇联将全省民生工程儿童之家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、基础工程来谋划和推动,创新思路和机制,解决“谁来建、在哪建、怎样建、如何用”四大问题,儿童之家建设走出新路子、打开新局面。截至8月底,36个(含市级、县级)民生工程儿童之家建设任务100%开工。其中10个儿童之家已完成建设任务并投入使用,预计9月底,17个市级儿童之家100%峻工且实现正常运转。
一、压实责任,定好建设主体重联动。儿童之家建设是民生工程,明确“谁来建”是关键。首先,找准政策依据。川妇儿工委字〔2018〕1号文件要求:各地要坚持“政府主导、整体推进、共建共享”的原则。大英县妇联审势度势,准确把握,积极寻找工作切入点,提出由大英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36个成员单位分别援建1个儿童之家。其次,广泛征询意见。大英县妇联及时向县人民政府作了儿童之家援建方式的依据、优势等方面的详实汇报,得到了县政府的大力支持。同时,草拟《大英县加快推进城乡社区(村)儿童之家建设的通知》,全面征求县妇儿工委成员单位意见,为援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基础。最后,落实相关责任。2018年5月,正式出台了《大英县加快推进城乡社区(村)儿童之家建设的通知》(大妇儿工委〔2018〕1号),明确了县委组织部、县财政局等妇儿工委36个成员单位(以下简称援建单位)为建设主体,11个乡镇政府和城东、城西社区管委会为工作主体,县妇联负责统筹指导,压实了各方责任,理清了工作思路,构建了政府主导、部门参与、属地支持、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。
二、规划先行,科学选址布局重统筹。儿童之家建设是系统工程,拟定“在哪建”是前提。首先,坚持“两原则”。一方面,着力当前,坚持共建共享,节约资源;另一方面,着眼长远,坚持人口相对集中,能发挥作用。其次,理顺“两关系”。即县妇儿工委与援建单位的关系,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。援建工作必须接受督查督导,接受严格的目标考核;援建单位与社区(村)儿童之家建设点的关系,是合作关系,双方需要配合。特别要理顺援建单位意愿,力保援建单位愿意投入、愿意多投入。最后,确定“两类点”。按照省妇儿工委〔2018〕1号文件要求,到2019年,城乡社区儿童之家建设要达到90%以上。因此,筛选了农村和社区两类儿童之家建设点。农村建设点,首选援建单位的扶贫村作为重点。社区建设点,是援建单位的联系社区。所有社区(村)儿童之家建设点,均要求在新农村建设地点或社区(村)两委办公地点规划建设,方便管理与运行。据不完全统计,平均每个援建点投入3万元以上。
三、严格要求,统一建设标准重质量。儿童之家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程,严格“怎样建”是重点。“七有”是大英县儿童之家建设最低标准,硬行规定。有制度。5月初,及时制定大英县儿童之家建设“管理制度、工作人员责任制度、活动制度”等基本制度;有机构。建有儿童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。且各儿童之家的家长委员会主任均由援建单位的分管领导担任,强化部门与社区(村)儿童之家沟通联系,配合支持;有场地。每个儿童之家,保证至少有30平方米以上的场地。配有电视机、电脑、桌椅、橱柜及一定数量的图书报刊和文体器材、医药包等;有资料。各儿童之家至少有“活动记录表,儿童档案信息,工作人员信息,活动计划表,结对帮扶花名册,签到表,值班表,资产登记表”等资料10余类;有活动。月月有主题,月月有活动。目前,已投入使用的火车站社区、吊脚楼村儿童之家相续开展了“艾叶香 粽是情”“珍爱生命 感恩生活”等节日与暑期安全教育活动,承天寺社区、花园街社区儿童之家开展了“有声有色有形”的少儿书画、舞蹈、声乐培训等活动;有宣传。各儿童之家负责人加强宣传,各援建部门发挥优势,大英电台、遂宁她时代、西部大英圈子等媒体对大英县儿童之家活动开展作了大量的报道;有经费。36所儿童之家,均由各援建单位提供最低6000元/年的活动经费,为儿童之家正常运转提供了保障。
四、保障投入,确保正常运转重实效。儿童之家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,保证有效运转是目的。首先,财政有保障。大英县政府5届23次常务会决定:2018年市级民生工程17个儿童之家建设点,由县财政按2万元/个进行预算安排,预算资金6月初全部拨到各援建单位账户。县级民生工程19个建设点,由各援建单位先行垫支,明年纳入财政预算。全县儿童之家建设现场推进会,再次明确,每个儿童之家必须由援建单位保证6000元/年的活动经费。其次,部门有资源。部门职能不同,资源不同。实行援建单位与儿童之家一对一联系,能实现资源的最大整合与利用。比如,县关工委援建的花园街儿童之家,“五老志愿者”“巾帼志愿者”等资源丰富,活动能做到周周开展。最后,社区(村)有活力。在保证基本财力的情况下,社区(村)扎根基层的组织优势、联系广泛的人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,社区(村)儿童工作活力得到了进一步激发,形成多方参与、共同呵护儿童健康成长的生动局面。